合同(协议)公证是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之间签订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公证生效的除外,一般情况下的合同(协议)是不需要公证的,公证跟合同成立与否及合同效力没有必然关系。 经公证的合同(协议)有什么作用
因为合同(协议)的类型繁多,经过公证可以减少合同上的许多纠纷问题。
一是经过公证的合同(协议)更具有证明力,一旦发生争议,公证可以作为有效的证据进行调查和审查。
二是公证可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一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使用欺诈、强迫等手段侵犯对方的权益。
三是公证可以增加合同的可执行性。一旦合同经过公证,违约方将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和处罚。《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因此,合同(协议)到底要不要进行公证,得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办理合同(协议)公证的流程
合同(协议)公证的流程:一般程序为申请与受理、审查、出具公证书三个基本环节。
申请是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办理公证的请求的行为。《公证程序规则》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 受理是指公证处接受公民、法人的公证申请,并同意给予办理的行为。受理标志着公证处公证行为的开始。公证处受理后,要在公证登记簿上登记;公证事项的承办人应制作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公证审查是指公证处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后,在制作公证书之前,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从法律和事实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公证审查是公证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出具公证书,简称"出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审查的结果,对符合公证条件的公证事项,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制作、出具、送达公证书的活动。
办理合同(协议)公证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常见的办理合同(协议)公证的有:房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离婚协议、变更抚养权协议等。一般情况下,申请人申请办理合同(协议)公证,应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二)需公证的合同(协议)文本若干份;(三)与申请公证有关身份关系证明或财产所有权证明及其它材料;(四)合同(协议)文本必须在公证员面前亲笔签名。
来源:宝鸡市凤翔区公证处
微信
抖音
顶部